春季是蛋鸡产蛋的高峰期,为了确保蛋鸡的健康和高产蛋率,以下是一些春季养殖蛋鸡的关键措施:
温度控制
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应逐渐撤去防寒设施,使产蛋鸡舍气温维持在10~15℃以上。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20℃时产蛋率最佳。
保持鸡舍相对湿度在60%-70%,防止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通风换气
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导致鸡群受寒。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温度低时关窗。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空气清新,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合理光照
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使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光照时间要逐渐增加,从8小时/天开始,每周增加1小时,直至达到16小时,然后保持稳定。
饲料营养
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蛋白质含量应根据产蛋率提高而增加,一般每提高10%的产蛋率,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
适当添加鱼粉、豆饼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以及钙、磷等矿物质添加剂,确保饲料营养全面。
防疫管理
入春后应对鸡舍进行清扫消毒,减少疾病威胁。及时淘汰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
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强蛋鸡体质和抗病能力。
带鸡消毒
定期进行带鸡喷雾消毒,消灭传染源。在气温较低的初春,喷雾消毒前应先将鸡舍内温度升高2℃~3℃,且每连续3次所用消毒药成分不能相同。
防虫、鸟、鼠、兽
采取措施防止昆虫、鸟类、老鼠和兽类进入鸡舍,以免传播疾病和干扰鸡群。
喂料与拣蛋
每天定时饲喂3次,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拣蛋,以减少应激、稳定产蛋率和减少破损蛋。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春季蛋鸡的产蛋率和健康状况,确保养殖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