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子的养殖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搭建荫棚、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等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选地与整地
选地:太白米为线根性植物,育苗地应选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的土地为宜。移栽地一般对土质要求不严,山地、平地均可,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
整地:选地后,翻耕20~25厘米,除净草根等杂物,增施10厘米厚度腐殖质土,并施磷肥375千克/公顷,钾肥375千克/公顷,然后耧平耙细,作成宽1.0~1.2米的高畦。
搭建荫棚
整地后搭棚建园,棚高1.5~1.8米,园地面积以0.17~0.2公顷为宜。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柱做棚柱,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小竹编成方格,均匀地盖上遮荫网或树枝杂草等物,使遮阴率达70%。棚周围篱笆遮荫,并防鼠害。
繁殖方法
小鳞茎繁殖:太白米小鳞茎宜随采随播。播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浸种鳞10分钟,再用草木灰拌种鳞后播种。播期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用行播或散播,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每公顷播种375万粒~450万粒。播后覆盖草帘,保持畦面湿润,第二年4月发芽幼苗出土,取掉草帘。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5月间进行。栽前起苗要避免伤根,根据种苗大小,分级栽植。栽前整畦,横向开沟,行距10厘米,深3—5厘米,按株距8厘米栽植,每公顷栽苗90~120万株。栽种后,铺上碎草,再淋水。
田间管理
除草:见草即除,太白米入土浅,除草不能伤根。
灌溉:保持畦面湿润,特别是在移栽后和生长期间,需要定期淋水,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在整地时施足基肥,育苗期和移栽后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以促进生长。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如黑穗病和玉米媒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白米子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白米子,获得优质的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