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蛭小苗需要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布置饲养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
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
池埂上设防逃沟,防止水蛭逃逸。
投放营养素
在饲养池中注入水,水深为池高的50%。
投放油茶麸和杀虫剂的混合物,一周后搭建水雍菜浮排并种植水雍菜。
20天后投放由腐殖酸钠、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光合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复合微量元素按一定比例构成的营养素,每1m³养殖用水投放1~1.5g。
投水蛭幼苗
投放密度为5000条/m²~8000条/m²。
确保幼苗健康,无病害。
投放饵料
饵料包括肠衣和内容物,内容物由鱼粉、贝壳粉、螺蛳粉、蚯蚓粉、动物血液、麸皮与豆粕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投放量为每万条投放0.4kg~0.5kg饵料。
喂养观察及转池
初期不投喂食物,让幼苗依靠体内的卵黄生活,三天后开始喂食。
保持水温在20-25℃之间,每天更换新水,并注意增氧。
定期观察水蛭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环境和饵料。
疾病防治
提前对养殖池进行消毒、解毒、肥水等管理工作。
使用蛭护宝、蛭吉停等药物预防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力。
定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预防肠炎、水肿等疾病。
日常管理
定期使用抗应激产品,预防应激反应。
保持水质清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水温宜保持在15~30℃之间。
7-8月高温季节要注意适当换水降温。
入冬后,气温低于10℃时,水蛭会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注意保暖和越冬管理。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水蛭小苗的成活率,并促进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