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孔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准备
孔雀场应建立在干燥、远离人群的地方,有较好的光线,树木可以遮荫,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建立一个长宽均为15米的笼子,一半用布遮盖用于晚上睡觉,一半用于活动、进食,高设为3米左右,顶部用铁丝封住,中间设几根横梁用于休息。
饲料准备
孔雀的饲料比较广泛,但用量较少,成年的孔雀一天需要的量大概在125克左右,主要包括能量饲料(如大米、小麦)和蛋白饲料与矿物饲料,每天投食三次,早中晚各一次,需混合投放。
日常养护
定时清理孔雀场卫生,早上8点左右将孔雀从笼中赶到运动场,清理睡觉场所,晚上7点左右赶回。
密切关注每只孔雀的情况,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育雏期管理
孔雀属早成鸟,出壳后即能自由啄食,应先配置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供饮用,饮水须保证清洁。
饲养规模保持在40~50只/群为宜,养殖密度应随日龄增加而逐步降低。
0~3日龄育雏温度应稳定在34℃,以后每天降低0.3℃,至20~30日龄时,视天气和幼孔雀状态选择具体脱温时机。
20日龄后逐步加强室外活动以增加体质,适时补充动物性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
育成期管理
商品孔雀,日喂2次精料、2次青绿饲料,8月龄体重可达3~4Kg,即可上市。
种群的公母比例建议维持在1:3~1:4,产蛋期间应补充昆虫、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维生素。
成年期管理
秋季换羽期可补充些火麻仁(约占饲粮10%),以利于换羽。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碱性消毒剂、氯制剂、酚类消毒剂等,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消毒。
注意观察孔雀的健康状况,及时隔离和治疗生病个体。
繁殖管理
孔雀的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每只年产蛋30枚左右,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
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公母比为1∶5。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黄孔雀,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