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小鸡主要有两种方法: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自然孵化
选择抱窝母鸡:
挑选健康、灵活、抱窝性好、护仔性强、体型稍大的母鸡备用。
选种蛋:
选择产后一周内的新鲜蛋,通过观察和听声来挑选受精蛋。
垫窝:
用新鲜干草垫窝,每只母鸡上蛋16-22个。
照蛋:
在孵化的第5、11、19天晚上各照一次,重点是头照,检查胚胎发育情况。
饲养管理:
每天下窝一次,吃食饮水,并供给一些嫩菜叶等青饲料。
出壳:
出壳时听其自然,主人不宜过多查看或干预。如果空气干燥,可以在蛋面上喷温水提湿。
人工孵化
使用孵蛋器:
将受精的鸡蛋放入孵蛋器,温度调节为38℃,经过19-21天左右,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温度控制:
孵化初期温度稍高一些,后期逐渐降低,一般控制在37.5℃左右。
湿度控制:
保持孵化器内的湿度在50%~60%之间,可以通过加水或调节通风量来实现。
翻蛋操作:
定期进行蛋的翻动,保证鸡胚在蛋内的均匀发育,一般每天翻动2-3次。
清洁和消毒:
保持孵化器和孵化场地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孵化记录:
记录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翻蛋次数等重要参数,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出雏后的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进行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注意事项
种蛋选择:
选择健康、无损、新鲜的鸡蛋作为孵化材料,确保鸡苗的质量和数量。
消毒工作:
在孵化之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温度和湿度控制: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孵化成功的关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
翻蛋和通风:
定期翻蛋和保持通风换气,确保鸡蛋均匀受热和空气新鲜。
应急措施:
在孵化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孵化室温度、加水盘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小鸡孵化的成功率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