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的加固养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及时检查及加固猪舍
及时修补猪舍的漏风部位,如裂缝、缺口、破顶等,防止“穿堂风”和“贼风”侵入。
利用导风板将进入猪舍的冷空气上移混合后慢慢下降,减少冷空气对生猪的刺激。
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旧包装袋、防火保温等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南侧的窗户也要封闭,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将敞开部分封闭。
提供额外热源供暖
猪舍应及时供暖并调整到各阶段猪群适宜温度。不同阶段猪群的适宜温度范围是:种公猪舍、空怀和妊娠母猪舍舒适范围15-20℃,临界温度为13℃;哺乳母猪舍舒适范围18-22℃,临界温度为16℃;哺乳仔猪保温箱舒适范围28-32℃,临界温度为27℃;保育猪舍舒适范围20-25℃,临界温度为16℃;生长育肥舍舒适范围15-23℃,临界温度为13℃。
尤其要保证产房、保育及育肥前期猪舍温度的稳定,温差不能过大(不超过5℃)。
保育舍和产房要确保电热保温板和红外保温灯能够正常使用,育肥前期的猪群可在猪舍地面的躺卧区临时铺上垫草或垫板,以防地面过凉引起猪只腹泻。
应额外准备红外线保温灯、电热保温板、燃油暖风机等临时加温设备,以备临时升温和检修替换使用。
猪舍加保温层和保持干燥
封闭式猪舍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地面铺垫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
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为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伏卧处洁净和干燥,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增加饲养密度、增设床板和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大时,每头猪的占地面积缩小,躺卧时可互相体贴取暖。同时,猪饲养密度大时它们的身体散热量也加大,这样有利于提高猪舍内的温度。
增设床板。在小猪阶段,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用木板、竹板、加厚纤维板等温暖性床板,没有条件的地方可铺设水泥预制板。
增加喂料次数。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猪体内脂肪、肌肉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取自由采食。
其他辅助措施
在圈舍内扣建塑料棚。塑料棚透光性好,能聚温,可提高舍温5℃-7℃左右,同时塑料棚又有投资少,制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
对于刚入猪舍的小猪来说,有墙可以挡风,可以提高躺卧区的有效温度,实体墙更好些。而对于体重大的肥猪来说,散热更重要,栏杆可以加大通风量,可能更好。
大型猪场建设前要综合统筹规划,采用耐用的、隔热保温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根据低温季节的防寒、保温需要设计猪栏、门、窗等,并且要同步配套加热管(线)和散热片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加固猪圈,提高其防寒保暖效果,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