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养殖海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插竹养殖
方法:将竹子插入海底进行养殖,竹子需先进行处理,每6根竹子为一堆,整体为漏斗形状扣在海泥上,竹子长度控制在1.5米左右,直径在10厘米以上,接触海泥的地方需用绳子围绕起来进行加固,一般适合在软泥较多、海水流动缓慢的海底养殖。
延绳养殖
方法:使用绳子和漂浮物进行养殖,适合在开阔的海域,对风浪的抵抗程度较高,也适合用于外海养殖。
立柱养殖
方法:水泥柱表面要尽量粗糙,大小在2米高,直径30厘米粗,置于淤泥地带一段时间后移动至海底,为初生的海蛎提供营养基础,适用于流速较快的海底。
筏式养成
方法: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吊养于筏架上,或利用胶胎夹苗吊养,也可将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吊养。
滩涂播养
方法: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播苗后要尽快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
半人工采苗
方法:在采苗场选择合适的海域,检查亲贝性腺发育情况,采集浮游幼虫并进行调查,制作和处理附着基后投放,适用于全人工育苗前的采苗工作。
全人工育苗
方法:包括亲贝暂养与促熟、采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适用于大规模养殖需求。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福建的牡蛎养殖技术不断创新,从插竹养殖到筏式养成,再到滩涂播养,不断适应和优化,使得福建成为全国牡蛎苗种基地和养殖产量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