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习性养殖是一种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的方法,通过了解并利用不同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可以实现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和增产增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结合习性养殖的建议:
鲤鱼和鲫鱼
它们是水底的“清洁工”,摄食底部的残饵和腐殖质,有助于减少水体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和鱼病的发生。
套养这两种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改善水质。
鳜鱼、乌鳢和加州鲈
这三种鱼可以称为水体中的“除杂先锋”,性情凶猛,能大量摄食野杂鱼和小虾。
套养其中任意一种可以有效控制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并利用天然动物饵料增加鱼产量。
鳜鱼和乌鳢主要采食水体中的鲜活鱼虾,而加州鲈、淡水白鲳、鲶鱼还采食水中死亡鱼虾等动物的尸体及内脏,有助于清除水体污染。
白鲢
白鲢被誉为“水体过滤器”,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调节水质。
白鲢还是鱼类缺氧浮头的“预报员”,当出现浮头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草鱼、鳊鱼和团头鲂
这三种鱼被称为水中的“卫生员”,适合在水生植物过多或岸边杂草较多的情况下养殖。
它们可以净化养殖环境,利用天然饵料增加鱼产量,团头鲂还吃草鱼吃剩的碎草屑,鳊鱼喜食水中的藻类。
青鱼
青鱼常栖息于水体下层,肉食性,多摄食昆虫幼体、螺蚬、蚌类等。
在螺、蚬、蚌、虾等较多的水面适当套养青鱼,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生物资源。
总结
结合习性养殖的关键在于了解不同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然后通过合理搭配和套养,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和增产增收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能增强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风险。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的养殖环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鱼类和套养方案,并进行定期观察和管理,以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