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菌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菌棚、室要求

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

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暗光:避免阳光直射。

恒温:最佳温度为24℃左右,冬季要注意增温保温。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高温烧菌。

菌袋排放

菌袋进入养菌棚室后,堆放高度1米左右,堆与堆之间留有空隙和人行道,便于出入管理。

温度调节

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3-25℃,保持恒温发菌是关键。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菌和杂菌污染,温度过低则会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质量。

培养料的准备

原料:通常包括禽畜粪便、麦草、稻草、石膏粉、过磷酸钙等。

方法:将稻草晒干切断,粪便晒干后粉碎,用清水浸湿,按照一层草一层粪堆成堆,然后使用草帘覆盖在混合堆上。经过3-4天的第一次翻堆,7-8天的第二次翻堆,以及11-12天的第三次翻堆,每100平方米的培养料中分别加入1.5kg的石膏粉和150g的过磷酸钙。13天后,趁热将培养料搬入蘑菇房,均匀铺在菇床上,密闭蘑菇房,将菇房内的温度升高到60℃左右,持续2-3小时,然后降到52℃持续4-7天左右。

播种

播种时间:当培养料的温度降低到28℃时进行播种。

方法:按照株行距9cm×9cm进行播种,每平方米的面积播750ml的菌种。播种后注意保湿,当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加强室内的通风性。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且已经深入培养料时,菇床上覆盖一层细泥团,先盖粗土(2.4cm厚,含水量为20%),再盖细土(1.2cm厚)。

水分管理

培养料和覆盖的土层应保证底部湿润、上层干,内部湿润外表干,温度控制在10-18℃。

消毒

菌种和培养料在接种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杂菌污染。可以使用微波炉加热等方法进行灭菌。

检查与管理

定期检查菌种的生长情况,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环境。

施肥与喷施

可以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促进菇体肥厚;喷施腐熟人粪尿和米醋,延长出菇高峰期。

菌种保藏

对于已经培育好的菌种,可以采取低温或脱水状态保存,以延长保存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养成菌的养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