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牛蛙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择场地
养殖场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环境应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
建造蛙池
以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分成四个小池。
池边用40目筛绢网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
池埂高40厘米,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水层深度不低于20厘米。
使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进水和溢水孔设置在每个大池的对角。
每个小池内放4块80×40厘米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
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白粉10-15千克进行消毒,清池消毒10天后放苗。
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放养密度为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平方米。
饲养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破损,保证24小时流水,每天换水率达到300%。
溢水口处用塑料插管控制水位,保持水深30-40厘米,水质清新。
提供合理的饲料,如鱼类、虾类、蜗牛等活饵或鱼粉、蛋白粉等制成的饲料。
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清除废弃物和虫类污染,定期检查牛蛙的健康状况。
疾病防控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避免病原菌和寄生虫滋生。
防止鸟类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发现病症时及时隔离治疗。
收获
牛蛙一般在2-3年可达到成熟,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获,注意合理杀戮和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可以将成熟的牛蛙转为种蛙以维持养殖群体的稳定和持续。
在进行养殖活动前,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经营,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饲料供应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