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肥水养殖的方法如下:

底肥施用

在池塘进水前,施300-500千克/亩的发酵后的有机肥作底肥,以培育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作为基础饵料。

水质管理

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水后50厘米处投放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300千克/亩,使池水呈茶褐色或褐绿色,透明度达30厘米左右,此时小型浮游动物出现即可放苗。

保持水质的肥度,使用氮磷比为10∶1的氮肥和磷肥作为补充追肥。

定期换水,放苗后一周内不换水,之后每隔5-6天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左右,盐度控制在千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

温度和盐度控制

海蜇养殖的适温范围是15℃~34℃,最适水温18℃~28℃;适盐范围是8‰~37‰,最适盐度16‰~28‰。

控制水温,特别是7-8月份高温季节,要加大换水量,换水要在早晨进行,低温时则应下午换水,以减少水温波动。

敌害防治

进排水口应设40目~60目筛网,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和排水时跑苗。

放苗密度

投放海蜇苗要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无光照直射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放养密度每亩300只,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死亡。

饲料管理

海蜇主要滤食水中小型浮游动物,如果水质清瘦,海蜇生长缓慢,且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需要保证水中浮游生物量充足。

可以采用投喂乌虾糜、豆浆、鱼糜等有机物质的方法来肥水,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证水质清、活、嫩、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海蜇的肥水养殖,提高海蜇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