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母牛养殖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饲养目的、养殖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牛只的生理需求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要点:
内部布局
功能区划分:单栋牛舍内部可划分为空怀区、妊娠区、分娩区、哺乳区等不同功能区。分娩区和哺乳区宜设置在牛舍出入口附近,以便于管理和观察。
照明与保温:分娩牛舍或哺乳牛舍应增加照明设施或增强采光条件,地面应做防滑处理,墙壁应光滑,并应有供暖保温设施。
犊牛采食区:哺乳牛舍内部应设置犊牛采食区,使用可随意拆装移动的特殊围栏,保证犊牛自由出入,防止母牛进入。
内部设施
牛床:牛床是母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设计应使牛前躯靠近料槽后壁,后肢接近牛床边缘,粪便能直接落入粪沟内。牛床长约2米,高出地面5厘米,坡度为1.5—2°。
饲槽:饲槽可以是固定式或活动式,上口宽0.55—0.65米,内高0.35—0.4米,底呈弧形,以便母牛采食。
饮水装置:应设立水槽或安装自动饮水器,冬季应使用恒温饮水装置。
饲料通道:在饲槽前设置饲料通道,宽度应与饲料运输工具相符。
清粪沟:设在牛床末端靠近墙壁的位置,与污水收集池相连,坡度以5°为宜。
地面与排水
地面材料:牛舍地面通常高于舍外20-30毫米,采用混凝土拉毛、凹槽或立砖地面,躺卧区多采用沙土或橡胶垫地面,运动场多选用沙土或立砖地面。
排水系统:排污沟应向沉积池,方向有1%-1.5%的坡度,确保排水顺畅,防止积水。
运动与休息
运动场面积:根据养殖规模和牛只数量,运动场面积应足够大,以保证牛只的活动和休息。
围栏与门:运动场设围栏,包括横栏与栏柱,栏杆高1.2-1.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方便牛只出入。
建筑结构与材料
结构形式:牛舍结构可以是单列式或双列式,跨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大不超过100米。
建筑材料:可采用加气块垒墙、彩钢瓦顶棚,或者使用废弃木材和砖瓦等材料,既节省资金又能废物利用。
其他设施
舍顶:牛舍屋顶应采用导热性低的隔热保温材料,如彩钢窝面板或青瓦房顶。
窗户:牛舍应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
综上所述,设计母牛养殖舍时,应充分考虑牛只的生理需求、健康和生产效率,同时也要兼顾经济实用性和环保要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可以创建一个舒适、健康、高效的母牛养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