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摘掉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养殖:

检查与筛选

第一批银耳采收后,应及时检查菌袋,将不能再生的菌袋淘汰掉,留下可再生的菌袋。

停止喷水与保温

第一批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3天,并保温在20~25℃。

重新接种

在第一批银耳采收前5天,开始第二批装袋和接种。将第二批菌袋从发菌室移入出耳室,进行正常管理。

管理条件

银耳的栽培周期为35~45天,其中菌丝生长阶段为15~20天,要求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期18~25天,温度要求为25~28℃。

发菌与出耳

接种后,菌袋在22~25℃下培养15~20天,料面会有白色菌丝团长出,并分泌黄水珠,随后胶质化形成原基。

当第一批银耳采收后,耳基颜色发黄、能分泌黄水时,表示可以长出第二批银耳。

采摘与重复

鲜银耳掰掉后,菌袋会重新生长,一般可以采摘两次。第一次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约10天后可采收第二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银耳的连续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