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慈菇的养殖方法如下:
育苗方法
球茎繁殖: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可以进行育苗移栽。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球茎会发芽成为幼苗,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抽出葡匐茎。当葡匐茎在较高温度(特别是在20℃以上)时,顶芽就会发育成分株。当分株具有3-4片叶子时,就可以拔出移植。移植的苗还可以通过抽出葡匐茎来再次形成分株,这样一个球茎就能培育出许多幼苗。
催芽:为了促使慈姑早出芽,育苗前可先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将留种用的顶芽用芦席或草包围好,上面覆盖湿草,于燥时洒些温水,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湿度,经10~15天出芽后,再进行露地育苗。如栽植较晚,气温已达15℃以上时,可不经催芽而直接育苗。
整地定植
土壤准备:选择富含有机质的黏质土壤,可以使用腐熟堆肥,并结合少量草木灰和过磷酸钙作为基肥。土壤在使用前应在阳光下暴晒7-10天,以促进微生物活性。
定植密度:一般适合在池塘、低湿洼地和肥沃水田种植慈菇。定植密度为40×40厘米,栽植的深度约为8厘米。一般从2月开始用球茎育苗,到7-8月就可以大量定植了。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慈菇在整个生长期都应该保持浅水5-10厘米,以防止干旱。在定植后一个月左右,要进行中耕和除草,直到慈菇长到有8片左右的叶子时,就需要开始将外围老叶剥除,每株保留4-5片大叶。之后每隔20天剥一次老叶,最后一次剥叶在圈根后2-3天进行。之后就任其生长,不再剥除老叶,以增加光合作用。
施肥:慈菇的施肥以基肥为主,一般使用腐熟堆肥,并结合少量草木灰和过磷酸钙作为基肥。追肥的时机要根据植株的生势而定,一般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在定植后约20天进行,第二次在长势发展到4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在圈根前三天进行,称为壮尾肥。每次每亩施用农家肥约1000公斤。
圈根:一般在立冬前后,在植株周围7厘米处用镰刀插入土中割断部分葡匐茎,使养分集中,促进球茎膨大,这个过程称为圈根。
其他注意事项
光照:慈菇喜欢充足的阳光,但应避免直接暴晒。在稳定的阳光下进行适度的光照是最佳选择。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病叶和杂草,保持田间清洁。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地养殖日本慈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