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芩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和整地
选择沙质或半沙质土壤,有水利条件的地块最为适宜。
施足底肥,一般以圈肥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钾肥,磷钾肥多施一些。
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做畦,畦面要求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
播种
种子繁殖: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雨季播种,也可冬播。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0.50—1公斤。
播种方法:按行距20厘米,开1-1.5厘米的小沟,撒入种子后搂平,种前要洇地,种后要保持湿润。种子处理:在种前3天将种子泡涨,用水浸泡8个小时后捞出来,用沙子拌一下,要保持湿润,用手一挤有芽并分开瓣,就可以种了。
田间管理
出苗后管理: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栽。
中耕除草:春季需中耕2~3次,中耕宜浅,不能损伤药根。
追肥: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6~7月追磷酸二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以及6月下旬封垅前各追一次有机肥500~1000公斤。开花期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0.6公斤,分3次于晴天喷雾。
排灌:黄芩一般不需浇水,但如遇持续干旱时要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死苗,降低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防治方法: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拨出烧掉,以消来越冬病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既可治愈。
收获加工
生长1年或2年后,在秋末或春初挖出,晒干即为药材。一般每亩可收获干货200-300公斤。干货以条粗、质坚实、内色黄者为佳。
以上是养殖小黄芩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