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泥蚶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潮间带低坝蓄水养殖
养殖环境条件:水源符合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适宜水温范围8℃~32℃,适宜盐度范围15~30,适宜底质为含泥90%、含沙10%的软泥底质。
养殖池结构:养殖池(俗称蚶塘)多建筑在内湾高、中潮区,面积一般为数亩或几十亩。蚶塘包括堤坝、缓冲沟、挡水坝、水门及滩面。
养殖方式:潮间带低坝蓄水养殖是在高潮区及一些荒芜滩涂上经过清理、筑低坝蓄水的养殖方式。该方式可将贝类、鱼和虾等品种进行单养或混养,具有养殖成本低、管理简单等优点。
池塘养殖
池塘单养:养殖塘中仅养殖泥蚶,池塘结构与普通对虾养殖塘无异,面积一般为0.2~1公顷,水位控制在0.5~1米。单养泥蚶塘一般有面积1:1的养鱼或养虾池塘作为配套,与泥蚶养殖塘相连,为泥蚶提供充足的浮游植物饵料。
池塘综合养殖:泥蚶和虾、蟹(或鱼)在同一池塘内进行综合养殖。池塘内主要由滩面和沟组成,滩面上放养泥蚶,沟内养殖虾、蟹或鱼。综合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为0.5~2公顷。
越冬保苗
采集苗种:泥蚶产期往往为6月下旬至8月底,可多次产卵,10月是采苗的适宜季节。通常在退潮后的滩面上,用刮板刮取0.5厘米厚泥层,装入网袋内,洗去软泥后过筛,将筛下的砂粒和蚶苗计数,播入越冬保苗池中培育。
越冬池条件:越冬池以0.2亩~0.5亩、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亩放5000万粒左右,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移种增殖
移殖条件:泥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水温0℃~30℃、盐度为15~30的海水中均能生活。但对底质要求较严格,喜生活于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内湾以及有适量淡水注入的泥多砂少、底质稳定的滩涂中。
移殖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5月~6月,秋季9月~10月,播种在退潮后向滩面均匀撒播,亩播二龄蚶500公斤左右。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当地的海水条件、养殖设施和管理能力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潮间带低坝蓄水养殖和池塘综合养殖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调整,确保泥蚶生长的最佳环境。
合理放养:根据养殖池的条件和泥蚶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资源浪费和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养殖设施的检查和消毒,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确保泥蚶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进行乐清泥蚶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