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养殖简介如下:
生活习性
蛏子适宜生长于海水盐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中。它们喜欢风平浪静、潮流畅通的环境,并且常有淡水注入。蛏子按养殖时间长短分为一年蛏子、二年蛏子和三年蛏子。
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蛏子的场地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中潮间带海区。底质以泥质或泥略带沙为宜,要求底质分层明显,表层为3-5厘米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厘米为泥沙混合,底层为纯沙。
建设养殖池
养殖池可以划分为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放养前需进行翻涂、耙土、平埕等处理,使池底适宜蛏子生长。
选苗与运输
选择蛏子苗时,要避免淡水浸过的苗和隔夜苗,以提高成活率。采捕野生苗和海区半人工采苗是主要的苗种来源。采苗方法包括用淌苗袋刮土荡洗,并将蛏苗在育苗池中越冬培育,然后移到中潮区放养。
养殖管理
蛏子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体中藻类充足,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高温水烫伤苗种。同时,要注意防治敌害,如沙蚕和鱼类。
收获与加工
蛏子在养殖8个月左右即可起捕,此时平均每公斤在80只左右。收获后,蛏子可以进行挑选、分级、加工和销售。
经济效益
蛏子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等特点,是沿海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例如,浙江长街镇的蛏子养殖面积达2.53万亩,年产量超过70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38亿元。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蛏子的养殖,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