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养殖小黑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位和水温控制

水位:应分一至数次加满水,最低水位应大于1米。在11月底前每月可适当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约占整个池塘的60%-70%,以保证池塘水质清新。进入12月份封冰季节,要一次加至最大水位,保证池水底部不结冰,以免冻伤鱼体,其池底水温最好保持在4℃以上。冰封期尽量减少新水进入,以减少刺激,降低鱼体能耗。

水温:虽然黑鱼是冷水鱼,但为了减少其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大棚等设施调节水温,使其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例如,可以设置冬棚,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8之间,透明度30厘米以上。

饲料投喂

投喂量:水温低于15℃时少投,低于8℃时不投。在风和日暖时多投喂,大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恶化不投喂。投喂饲料前按VC1.5克/千克饲料和VE0.1克/千克饲料的量溶入清水中,搅拌匀称用饲料吸附投喂。也可以添加商品复合维生素制剂。

饲料种类:黑鱼的饲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新鲜杂鱼为主的动物性饵料,另一种则是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最好不要低于40%。

水质管理

保持肥度:越冬池水要保持适当的肥度,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中保持较为丰盛的溶解氧。如发觉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越冬期间下雪后要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使冰面透光好,保证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定期消毒: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清塘后的第七天才可以注水。投喂前必须用药液浸泡消毒,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冬季常见的病害有爆发性出血病、烂腮病和肝胆病等。例如,治疗爆发性出血病可以使用恩诺沙星加胆汁酸,连续用药5天。

预防措施:每天做好池塘的巡逻工作,注意水质和黑鱼的生长,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做好水质检测,改变水质,有利于黑鱼的正常生长。

其他管理

搭建食台:在池塘的岸边水中搭建一个铁丝做的食台,方便喂养。食台规格约为0.3×0.4米,每亩池塘要设置1-2个。

放养密度:根据鱼种规格和池塘条件,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每亩放养4000-5000尾,60-200尾/千克的小规格鱼种每亩放养6000-8000尾。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小黑鱼在冬天的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