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黑水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远离人类生活区,选择靠近原料处的地方,如养殖场内、农村菜市场旁边、造酒厂等,以便于获取大量廉价饲料和便于处理垃圾。
场地需要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运输原料和有机肥。
养殖场要适应黑水虻的生活习性,具有良好的通风性,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并有充足的光照。
虫卵采集
在室外设置引诱盆,选择缝隙宽度不大于2mm、深度不小于7mm的地方放置,盆内放置发酵好的麸皮、鸡粪等臭味物质,上面放置多孔收卵板。两天后,将带有虫卵的硬纸板放入饲料培养盒上,孵化后的幼虫会自动爬行落入饲料中取食。
幼虫饲养
孵化后的幼虫初期饲料以发酵一天的麦麸为主,湿度要适中,便于幼虫取食。三到四天后,可以进行分盒饲养,根据盆内虫的密度调整饲料和饲养环境。
幼虫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干净,定期清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动物粪便、剩菜剩饭和腐烂的蔬菜水果等作为饲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种蛹管理
留种用的幼虫要进行单独饲养,添加足量且多种的饲料,生产出足够大的预蛹,留作种虫。在饲养过程中要预防预蛹的死亡,保证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成虫管理
成虫期会飞,不吃食,不飞进人居空间,生活期只有10天,产卵量高达1000粒之多。成虫交配产卵需要光照365纳米,环境温度30℃,湿度70%。
环境控制
黑水虻需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70%左右,避免过热或干燥。
养殖过程中需要适量的通风和适度的光照,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
注意观察黑水虻的生长情况,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避免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黑水虻,并获取其幼虫作为高蛋白的饲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