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怎么养殖鲳鱼呢

在广西养殖鲳鱼,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技术要点:

池塘准备

鲳鱼对池塘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使用普通池塘进行养殖,但水源必须充足、清澈且无污染。

在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改造、清洁和消毒。冬天时,池塘水应排干,并用太阳晒白。

对池内淤泥进行处理,并设置进出水口,同时安装滤网防止野生垃圾鱼进入和鱼苗逃离。

池体改造后,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通常每亩使用100公斤生石灰。

准备曝气机和加料机,以保证水质和氧气充足。

放苗

在放苗前半个月,灌满60-80厘米的水,并用茶籽饼温水浸泡整个池塘,泼洒以清除其他垃圾鱼的鱼卵。

加入有机肥和化肥,待水色变黄变绿后,放入鱼苗。

选择大小规格差异较小的鱼苗,每亩养殖3厘米左右的鲳鱼2000-3000尾。

在放置幼苗之前,将幼苗放置在水温约为20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临时摄食可通过摄食浮游动物或新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来管理。

饲料喂养一周后,15-20天后,鱼苗可以在池塘中养殖。

喂养

鲳鱼是杂食性鱼类,食量大,因此应采用饲料喂养,并选择豆粕、鱼粉、面粉和营养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成的颗粒饲料。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0%-35%。每天投喂两次,上午投喂量占40%,下午占60%。摄食量应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天气和水温进行调整。

在高温季节,饲料中可以添加免疫增强剂,以避免高温应激。

增氧措施

鲳鱼虽然耐低氧,但在高密精养的情况下,需要配置增氧机,并在夏天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成鱼池中混养时,要注意防止其他鱼类出现浮头现象。

病害防治

鲳鱼抗病能力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病害防治。

平时防治鱼病时要严禁使用敌虫药物。定期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硫酸铜等药物挂篓、挂袋预防鲳鱼病。

发现鲳鱼病、死鲳鱼要及时捞出检查,并用药物防治。

日常管理

每天巡视1-2次,检查水质变化、池面状况以及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

加强水质管理,发现水质变差要及时注水或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保持水色在黄绿或茶褐色,颜色过深代表肥水过度,要及时注水,稀释肥力;颜色暗淡,则要及时施用有机肥,保持肥水状态。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在广西成功养殖鲳鱼,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