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孵小鸡的养殖方法如下:
育雏设备与环境
鸡窝:选择合适高度的鸡窝,弯曲或圆形最佳,深度约5厘米,使用松木丸或刨花垫料,避免使用锯末和报纸。
加热灯:使用稳定的加热灯为雏鸡提供温暖,防止被同伴啄食,确保加热灯附近无易燃物。
温度控制:1—3日龄保持40—35℃,4—5日龄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30—28℃,20日龄后可在常温下生活。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要做好保温和通风。
饮水:提供充足的水,使用金属容器,确保清洁,雏鸡到家后先饮水再喂食,并保持水碗清洁。
饲料与喂食
初期饲料:小米泡软后与青菜末混合,每日三餐,每次一罐头瓶盖。
后期饲料:逐渐添加面包虫、菜虫等,每日喂4—5次,少喂勤添。
开食: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如碎玉米、小米等。
饲养管理
密度:根据雏鸡日龄调整密度,避免拥挤。
光照:初期提供充足光照,促进雏鸡活动和新陈代谢,后期可逐步减少光照时间。
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和用具,保持环境干燥清洁,预防疾病。
疾病防治
接种疫苗:雏鸡出生后不久应接种马立克疫苗。
卫生消毒:定期对鸡舍和用具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日常护理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适时开水:雏鸡出壳后应及时开水,并连续2—3天饮用糖水。
适量运动:提供适量运动空间,促进雏鸡肌肉和骨骼发育。
通过以上步骤,儿童可以成功孵化并养殖小鸡。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环境和温度,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清洁饮水,定期清理鸡舍,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鸡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