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银耳的继续养殖方法
1. 菌种制备
分离菌种:从耳基或接种部位周围取材料,放于硅胶干燥器内2-3个月,然后移至PDA斜面培养10-15天,获得白色银耳菌丝。
2. 菌袋制作
主料:棉籽壳(83%-90%)。
辅料:麦麸(14%-17%)、石膏(2%)。
料水比:1∶1.2。
制作步骤:将棉籽壳、麦麸和石膏按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拌匀,用半自动螺旋压料式装料机填料,装到离袋口8厘米左右,然后绑扎并反折袋口。
3. 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宜在25℃-28℃,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27-30℃。
湿度控制: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出耳期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5%。
通风管理:接种后10天内密封培养,减少污染,之后适当通风,促进菌丝生长。
4. 出耳管理
扩穴增氧:用刀片沿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约1厘米,扩大穴口,增加袋内氧气。
5. 采收与续培
采收时间:银耳的培育周期为35-45天,当菌丝生长至袋口时即可采收。
续培方法:第一批银耳采收前5天,开始第二批装袋、接种,放置在发菌室内培养。
建议
选择优质菌种: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的菌种,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合理施肥:在银耳的生长初期和盛长期适当增加施肥量,休眠期和繁殖期减少施肥量,施肥浓度控制在0.1%-0.5%之间。
注意温度和湿度: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银耳正常生长。
适时采收:及时采收成熟的银耳,以利于下一轮的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进行新鲜银耳的继续养殖,提高银耳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