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的养殖繁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亲鱼培育

选留亲鱼:选择健康、性腺发育良好的天然原种鲢鱼,个体重量通常在6千克以上。亲鱼每年更新率应达到10%左右。

清整鱼池:亲鱼池要求灌排方便,池底有20厘米深的淤泥,面积1~5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应进行清池。

搭配放养:鲢、鳙、青、草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1.5为宜,同时每亩放养鳜鱼8~10尾和150尾左右的花鲢以控制杂鱼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孳生。

饲养管理:放养前每亩投放500~700公斤腐熟有机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以后还要适当施肥。晴暖天气要投喂豆饼浆,以促进性腺发育。

催产

催产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的催产季节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水温达18℃以上时,亲鱼性腺成熟,即可进行催产。

催产剂种类:常用的催产剂有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LRH-A类似物三种。单用类似物对鲢鱼催产效果较低,通常混合使用效果较好。使用剂量为垂体2毫克加激素800~1200IU/千克或垂体0.5~1毫克加LRH-A10~30微克/千克,一次注射。

孵化

卵的孵化:卵属半浮性,在流水中漂浮,在静水中下沉。受精后移入孵化器中孵化。上海地区使用的孵化器有孵化环道、孵化槽、孵化桶和孵化缸等,按每立方米放卵100万密度进行流水孵化。

孵化管理:孵化用水要用过滤网过滤以防漂浮物和杂鱼等进入,每次孵化前清洗孵化缸、孵化槽,孵化期间提供适宜水流量,并勤翻动水体检查底角有无堆积卵苗,保持水质。

鱼苗投放

投放时间:最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

投放密度:鱼苗放养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平方米。成鱼养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0.4~0.5尾/平方米,鱼种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克。

饲养管理

饲料: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成鱼养殖时,饲料选用“饲料碎屑+浮游动植物”,且以浮游动植物为主。

水质管理: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天/次,每次施加生石灰为10千克/亩水域,水质要保持微酸性。

越冬管理:越冬鱼体要求健壮肥满、无伤无病。越冬时鱼体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千克/平方米,保持水面透光性,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打冰眼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病害防控

预防措施:放鱼前对池塘进行药浴消毒,可选用双效鱼虫清水溶液+土霉素。在鱼病暴发时,可喷洒硫酸铜、百毒杀、高效暴发灵等药物,并投喂麸皮和水产专用土霉素。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鲢鱼的养殖和繁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施肥和及时消毒是确保鲢鱼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