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小山鸡后的养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准备
室内饲养:在野鸡无法飞行之前,应进行室内饲养。室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供野鸡活动,并且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应控制在25到30℃之间,湿度在50%到70%之间,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山地放养:当野鸡学会飞行后,可以开始进行山地放养。山地放养应有足够的空间和网围起来,模拟野生环境,同时提供休息的棚子和树木,以及供野鸡觅食的虫子、细泥土等。
饲料选择
雏鸡饲料: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小米、玉米渣、草料等,并适当配合。每天喂5到6次,确保野鸡随时有食物和水。
成鸡饲料:成鸡可以逐渐过渡到天然谷物和补充一些动物性饲料,如虫子、小动物等,以保证其肉质和口感。
饮水管理
初次饮水:在雏鸡出壳后的24-36小时内,可在饮水中加入0.02%高锰酸钾溶液和青霉素100单位,之后提供常温的饮用水。
水源清洁:要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并定时更换水。
温度和湿度控制
温度:雏鸡在0~1周龄时,室温应保持在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之后逐渐降低温度,每天降0.5℃。
湿度: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之间,特别是在前10天内。
光照管理
光照时间:前5天每天保持23小时光照,之后逐渐减少到17小时光照。
卫生和疾病预防
定期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及时为野鸡进行免疫接种。
分群和疏散
分群饲养:根据野鸡的日龄和体型进行分群,避免互相啄斗。
疏散密度:随着野鸡的生长,逐渐降低饲养密度,确保每只野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断喙和防逃
断喙:为防止野鸡互相啄斗,可以在10日至14日龄进行第一次断喙,到1月龄时戴上鼻环,直到4月龄。
防逃:在放养前可对野鸡进行断翅处理,避免因受惊而飞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小山鸡,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并最终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