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冬天怎么消毒

在冬天进行水产养殖时,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

水质调节与消毒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值、氨氮等指标,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pH值在7-8.5之间,透明度在20-30厘米。

如果浮游藻类过多,可以通过消毒措施减少其含量。

投喂管理

冬季不宜过早停料,应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中午少量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维持鱼体体质,增强抵御寒冷和抗病能力。

苗种选择与消毒

选择体表无损伤、活力强且不携带特定病原的苗种进行放养。苗种放养前要进行疫病检测,确保健康。

水质调控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控养殖水体的水温,保证水体中溶解氧的充足。溶解氧偏低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灌注新水等。

日常管理

冬季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变化。当溶氧量低时要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灌注新水等。

使用消毒剂

生石灰:放鱼前10-15天,将池水尽量排干,晾晒3-7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全池泼洒。一些地区用原塘水越冬的,应将原塘水排出2/3-1/2,然后泼洒生石灰水(水深1米左右,每亩用15-25千克)和漂白粉(使池水成有效氯1毫克/升浓度)杀菌消毒。1-2天后,最好再用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1-2毫克/升,以除害(浮游动物)防病。

漂白粉:每立方米大概使用20克,将漂白粉融水后,迅速的撒向鱼塘。注意在操作时一定要带上口罩,最好在上风处泼洒,一边分布的更加均匀。

晶体敌百虫:用于控制浮游动物数量,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

其他辅助措施

改底:冬季的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底部会沉积很多的残饵和粪便,厌氧发酵会产生到有毒气体,对于鱼虾产生严重的毒害,所以在冬季应该及时投放久氧和强底净进行改底增氧,防止底部环境恶化。

定期检查:期检查水体浮游藻类生物量,对于营养盐含量少、浮游藻类少、透明度较大的鱼池,可直接补充小球藻和硅藻,或适当培育浮游藻类。对于浮游藻类过多的鱼池,可采取消毒等措施,适当减少水体中浮游藻类含量。定期检测水体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发现数量较多时,可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水产用),防止越冬期间轮虫或剑水蚤大量滋生引发池水缺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冬季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保障养殖生物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