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白斑狗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及准备
面积:养殖面积5亩左右,不宜过小或过大。
水位:池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有利于度过夏季的高水温期。
底泥:池塘底泥厚15厘米。
水源:水源为无任何污染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源充足,进水方便,最好可自流排灌池塘。
清塘:使用生石灰50千克带水彻底清塘,一周后进水,并施经发酵的有机肥肥水。
苗种放养
放养方式:多采用投放大规格人繁夏花和野生大规格鱼种(12厘米以上)这两种放养方式。
人繁夏花: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亩放500尾左右,搭配150克/尾的花白鲢鱼种100~150尾(按照3:1的比例)。
野生鱼种:一般在7月中、上旬,亩放300尾左右,搭配200克/尾的花白鲢鱼种100~120尾(按照3:1的比例)。
缓苗:鱼种运到后,首先采取缓苗措施,打开包装袋进行调温,并用3%食盐水药浴5分钟后放养。
饲养管理
饵料投喂:白斑狗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饵料鱼为主,适口、适量问题尤为重要。饵料鱼可以通过自繁培育或引进家鱼水花进行常规培育。饵料鱼规格掌握在狗鱼体长的1/3~1/2为宜。
水质管理:白斑狗鱼喜清洁的水体,对溶氧要求较高,溶氧量应控制在4毫克/升以上,并经常添加新水。夏季水温升高,需经常注入清水,设置水草,提高水位,尽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
水温调控:前期水位控制在1米左右,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鱼的增长不断加深,进入7月,水位升到1.5米以上,并根据情况适时注水、换水。
鱼病防治
防病原则:采取以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未出现明显的病害现象。在饲养过程中,不断调节水位、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消毒,防止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害及细菌性肠炎等。
其他注意事项
混养:如果要混养其他鱼类,一定要挑选体型大的,避免白斑狗鱼“误伤”其他鱼类。
清洁: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体清洁,避免病鱼和死鱼对水质造成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提高白斑狗鱼的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