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养殖蟾蜍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建场
养殖场地四周建立1至1.5米高的围墙,内部设置养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
饲养池周围要有草坪或菜地,供蟾蜍捕食和栖息。
场地中要安装照明灯,夜晚用于引诱昆虫供蟾蜍捕食。
繁殖
蟾蜍为卵生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在气温约10℃、空气相对湿度在90%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约为5000枚,卵成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卵带缠绕于水草上。
可将卵带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10℃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遇到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膜盖保温。
管理
根据蟾蜍的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喂,保持充足的饵料。
幼蟾蜍的饵料主要是浮游生物,如猪牛粪、蔬菜下脚料、屠宰场和食品厂的废弃物以及糠麸等,可以投入池中培植浮游生物。
成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可以在养殖场内种植各种植物和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还可以养殖场内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为其提供食料。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小蝌蚪的放养密度为2000~4000只;20天后减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
按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养,避免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和繁殖。
饲料配制
刚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黄、水蚤等新鲜适口饵料,日喂2次。
幼蟾蜍饲喂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饵料。
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饼、糠麸、面粉、鱼粉、槐叶粉配合饲。
病害防治
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
搞好围栏、巡查,冬天将其转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其他
养殖蟾蜍的种苗可以直接在野外捕捞蟾蜍或者是打捞蟾蜍的卵块进行人工培育。
养殖场内要开挖池塘和水沟,水质要清洁,场内还要栽培杂草,周围要做好防护措施。
根据蟾蜍的生长阶段分开饲养,并慢慢降低养殖密度。
定期更换养殖池的水,特别是夏天水质容易变坏,要及时灌注新水,保持水质的干净。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厂房内成功养殖蟾蜍,并获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