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鮰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环境安静的地点建池。

池塘面积一般为1000~3000平方米,水深1.5~2米,长方形,东西走向。

池壁用砖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

每口塘配备3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

选用人工驯化培育的一冬龄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一般每亩放70~100克鱼种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鲢250~300尾、鳙鱼75~100尾。

另放5尾鳜鱼或鲈鱼控制池内野杂鱼,不能放鲤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性鱼类。

鱼种放养一般在3月初进行,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

鱼种放养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饲料投喂

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粗蛋白含量达到40~45%,主要原料包括进口鱼粉、鱼干、豆饼、花生饼、麦麸、酵母粉、矿物盐、维生素等,制成硬颗粒饲料,粒径为3毫米、4毫米、5毫米。

开始阶段饲料粒径为3毫米,随着鱼体的增重,逐渐改为4毫米和5毫米。

投饲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在池塘一边搭建饲料台。

鱼种放养后进行驯化,先在饲料台处用声音训练,使池鱼形成条件反射,然后采用手撒慢慢投饲,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8时,上午和下午投饲量比例为4∶6,每次操作要细心,直到鱼群吃饱离去为止,日投饲量一般为1.5%。

水质调节

鮰鱼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较高,pH值为7~8.2。

定期换水,每次换掉三分之二,保留部分旧水,以保持适当的浮游生物供鮰鱼捕食。

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增氧剂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每半个月一次,每亩用量为5~10千克,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pH值为7.2~8.2,水体透明度为30~40厘米。

疾病防治

每半月全池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10千克/亩左右。

饲料内长期添加1.5%的大蒜素,每月再用鱼速康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天,预防肠炎。

每月用氯杀王和硫酸铜交替泼洒全池,使用浓度氯杀王0.2~0.3克/立方米,硫酸铜0.3~0.5克/立方米。

日常管理

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质清洁和消毒。

观察鱼群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反应或病鱼,及时对症下药治疗。

勤加注新水,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

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稳定。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长江鮰鱼,培养出规格大、生长周期短、口感鲜美、肉质细嫩的原生态天然长江鮰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