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水体的交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少量多次换水 :当外海水水质较好时,可以采取少量多次换水的方式,每次换水20-30公分左右,以引入更多的天然饵料,同时避免大量换水给海参带来应激。潮中换水:
尽量在潮中换水,潮中水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刺激海参从夏眠中苏醒,并且避免潮头水带来的高温对海参的不利影响。
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水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海水条件,可以将水位调整至1.2-1.3米,以利于水底部温度随着自然气温的下降而下降,尽快达到适合海参下礁摄食的水温。
排换水步骤
封冰前期,根据实际情况将水位提升至1.7-1.8米,以缓解温度变化过快导致海参提前回礁,并有效控制底部水温,防止底部水温过低。
在初耳幼体入池时,先加水约1/2,前2天内不排水,逐渐加满池后再开始换水。有些在初耳幼体入池后第二天即开始换水。
采用流水哺育法,从初耳幼体入池后,从哺育池一端进水,从另一端排水,但在投饵后数小时不能流水。排水时使用网箱、滤鼓和过滤棒等工具。
换水量
普通每日换水1次,前期每次换水量为哺育水体的1/4~1/3,后期每次换水量为哺育水体的1/2左右。具体换水量可视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若投喂代用饵料较多,易败坏水质,则应适当增强换水量。
排淡
在雨季来临前,将水位提升至1.8米左右,以储备充足的海水,经得起排淡时排出海水的损耗,使盐度稳定或下降缓慢,提供盐度缓冲。
及时关注天气状况,在雨中和雨后及时通过排淡闸排淡,防止因淡水大量进入导致的水温、盐度分层,影响海参的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海参养殖水体的交换,保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为海参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