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养殖中,牧草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秸秆调制技术
切短和粉碎:将秸秆切成2—3厘米长,或用粉碎机粉碎至不过细,以免影响奶牛反刍和消化。也可以用揉草机将秸秆揉短。
浸泡:将切短、粉碎或揉丝后的秸秆用水浸泡,使其软化,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注意每次浸泡量不宜过多,以一次喂完为宜。
秸秆碾青:将青绿多汁饲料或牧草切碎后与切碎的作物秸秆一起用石磙碾压,然后晾干备用。青贮过程可软化秸秆,促进粗纤维降解,并在密封情况下长期保存。
牧草的选择与收割
品种选择:根据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及牛只需求,选择适宜生长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确保牧草的营养价值与适口性。
适时收割:一般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收割最为适宜,此时牧草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含量适中,有利于牛只消化吸收。
牧草的储存与加工
青贮技术:将新鲜牧草切碎后,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密封发酵,制成青贮饲料。此方法能有效保存牧草的营养成分,延长饲料供应期。
干草制作:将收割后的牧草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5%,然后打捆或堆垛储存。干草便于长期保存和运输,是冬季和干旱季节的重要饲料来源。
草粉加工:将干草或青贮牧草粉碎成草粉,可与其他精饲料混合制成全混合日粮(TMR),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牛只的采食量。
其他处理方法
化学干燥剂和防腐剂:使用化学干燥剂和防腐剂可以加快干草晒制过程,减少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并在含水量25%~35%的干草中添加防腐剂,避免干草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异常发热现象。
适当加工草料:将草料铡碎成3-5厘米左右的碎草,便于牛的采食和消化。对于秸秆类作物,可以进行盐化或碱化处理,提升饲草的适口性。
建议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求和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和收割时间,以确保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高适口性。
合理储存和加工牧草,采用青贮、干草和草粉等多种方式,以延长饲料供应期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注意草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通过适当的加工和调制,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和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