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幼年鸭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鸭舍准备
鸭舍应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通风性能。
鸭舍底部可以放置一些底料以起到保温作用。
可以采用立体式的方式进行笼养,以便更好地管理。
鸭苗选择
选择同一时间出雏、体重大、整齐度好的鸭苗。
腹部柔软、脐带吸收良好、趾蹼和绒毛有光泽、眼大有神、行动敏捷的鸭苗。
确保鸭苗无病害,以提高存活率。
温度管理
雏鸭刚买来时怕冷,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至少30度左右。
使用日光灯补充光照,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2小时以上。
随着雏鸭的生长,逐渐降低温度,最终恢复到正常温度。
饲料喂养
饲料应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
一周龄内的雏鸭可以自由采食,少给勤添。
二周龄内雏鸭的日喂饲料量占体重的18%左右,每天喂4~6次。
三周龄后,日喂饲料量占体重的14%左右,每天喂3~4次。
雏鸭三周龄后,要加喂鲜嫩青饲料,喂量随雏鸭日龄增长而增加。
饮水管理
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不间断。
一周龄前要饮温开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
环境控制
保持适宜的湿度,育雏初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后期保持在55%~60%。
保证通风换气,防止贼风侵袭,保持鸭舍干燥清洁。
饲养密度
前3天需要较大的饲养密度,便于管理和供给适宜温度。
3天后将体重较大的雏鸭分离到空置栏内,逐步扩群。
光照控制
育雏前3天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每天23-24小时。
3天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调整到自然光照。
疾病防治
定期观察鸭群情况,及时将挤堆的雏鸭赶散,保持个体均匀。
保持育雏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幼年鸭子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的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