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蛳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
农村的沟渠、水田、泽地、池塘等均可放养。
若为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
种螺搜集
人工养殖的种螺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购买。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
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
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
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
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
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养殖环境
田螺的养殖环境应选择无农药、污染的地方。
养殖场所可以是稻田、池塘等水体,但要有足够的淤泥。
在池塘中,可以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水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蔓生蔬菜,以提供足够的天然饲料和遮阳。
水质管理
水温:田螺生长最适水温为20-26℃。
pH值:使池水pH值保持7-8。
溶氧量:水体溶氧要在每升4毫克以上。
换水:螺池间隔10天换水1次,保持水质新鲜。
饲养管理
定期追施肥料,保持水体肥度。
人工养殖环境下需要投放大量的饵料,但田螺食性杂,营养需求低,用米糠等粉质饲料即可满足需求。
饲养过程中要严禁化肥、农药污染水源,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草根。
搭配养殖
为调节水质,可在每亩中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
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疾病防治
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鼠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
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田螺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