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田进行养殖,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选场建池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环境安静的深水稻田或茭白田。
加固田埂,要求埂宽4米左右,沟宽80厘米、深60厘米以上。
田内蓄水深度保持在60厘米以上,出水口可用水泥管或毛竹筒预先埋好,管口用细孔网纱绑扎,防止水蛭外逃。
进水口也用网纱绑好,防止杂物进入。
在田埂四周设防逃网,选用尼龙纱窗网,下端埋入田埂一定深度,并用木条或竹片固定。
出水口方的田埂上开设溢水口,防止暴雨时水浸田埂冲坏防逃网。
饲料管理
水蛭主要以田螺、河蚌、动物血块、动物内脏等为食。
可一次性投入200公斤左右的田螺或河蚌,让其在田里繁殖,与水稻或茭白、水中浮生物形成生物食物链。
每星期增加投喂12次动物血块或内脏,方法是用多块30厘米见方的木板,在一角钻个小孔,绳子绑好,绳子另一端固定在田埂上,将动物内脏或血块放在木板上,让木板在水面上漂浮,供水蛭自由采食,吃完后拉绳子收回木板清洗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种植与管理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低洼、潮湿、盐碱化的土地。
清理土地,去除杂草、石头等障碍物,确保稻田平整度。
翻耕土地,提高土壤肥力,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翻耕,注意保持适当深度。
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常用方法有石灰氮法、漂白粉法等。
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种类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施肥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等。
其他养殖模式
虾稻共作: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提高稻种质量和虾的经济效益。
鳖虾稻生态种养:将鳖、虾、稻混在一起养殖,不施肥料、不打农药,消灭稻田病害,改善土壤板结状况。
虾稻共生模式:养殖多种虾类,实行一季稻三批虾,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创造适合虾种自然繁殖和生长的条件。
香稻嘉鱼生态种养模式:在稻田挖回形沟投放小龙虾和甲鱼,甲鱼以小龙虾的蜕壳和昆虫为食,提供水稻有机肥料。
沼-藕-鳅生态种养模式:在稻田田底垫压后建回型沟,混养莲藕和泥鳅,沼渣做底肥,泥鳅的排泄物为莲藕提供有机肥料,泥鳅还能帮助松土和捕食浮游生物。
建议
合法合规:确保养殖活动符合当地土地管理法规和环保要求,避免在基本农田上进行养殖。
科学规划:合理规划养殖池的位置和大小,确保水源充足且排灌方便。
生态养殖: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如虾稻共作、鳖虾稻生态种养等,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疾病防治,选择生物或低毒农药,确保养殖动物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