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蝎子幼虫的方法如下:
环境布置
适宜的温度:幼蝎脱皮过程中喜欢温度适中,湿度较大的环境。日平均温度应在25至35摄氏度之间,蝎窝内土壤温度应在10至15摄氏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为75%左右。
适宜的湿度: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密度控制:幼蝎的饲养密度也很重要,2—3龄蝎密度为每立方3000只以下,砖瓦层体间隙不能过大,最好为15厘米之间,还应在蝎窝内放一些碎石或风化土块等以帮助蝎子机械性脱皮。
饲料选择
初期饲料:刚离开母蝎后的前40-50天,建议喂食剪碎的麦皮虫和奶粉。开始1~2天喂一次,以后2~3天喂一次,这样可以在1个月内长得较快。
后期饲料:在幼蝎成功蜕下第三次皮后,可以开始喂食针头蟀等其它高蛋白昆虫,同时补充一些土鼋、黑粉虫等以保持营养均衡。
脱皮管理
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幼蝎脱皮时,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足够的空间和碎石或风化土块等辅助脱皮的物质。
及时分离:初生仔蝎在母背上呆10~12天,体色由乳白色变成橘红色时,要尽快将母仔分离开,以防母蝎残食仔蝎。
其他注意事项
饲养设备:蝎子窝应尽量模拟自然蝎子窝的环境,使用砖瓦层体间隙适当、有碎石或风化土块的养殖池。
饲料种类:除了人工饲养的昆虫如黄粉虫、土元外,还可以利用野生昆虫如蚂蚱、蝴蝶、蝇、蛆、蜘蛛和各种蛾子等作为饲料。
通风与阳光:饲养场地要通风、安静、阳光充足,并且排水良好,饲养器皿要够高,防止蝎子爬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蝎子幼虫,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