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水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地: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池。可以使用水田、池塘等改建成饲养池,并在池子四周加装隔离网。
土壤:
在池中放入适量的沼泽泥或者塘泥,有利于水螅生长发育。
水分:
水位控制在0.5米左右即可。使用自来水或井水时,需要先进行养水,即放入水草,4~5天后氯气散失,矿物质被水草利用,再用这些水培养水螅。
防晒:
在池边种植一些水草,以遮阴防晒,池子四周需要用网布做好防逃措施。
温度:
水螅生活最佳水温是15~20℃,夏季室内水温要求控制在23℃以下,冬季室温不能低于14℃。
投饵:
水螅的主要食物是藻类、细菌、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等。在自然环境中,水螅主要吃鱼虫(水蚤)。在室内培养时,最好也喂鱼虫,一般每周喂2~3次为宜。在冬季,不易获取鱼虫,可以用牛肉切成细屑,晒干后饲喂水螅。
换水:
要培养好水螅,一定要保持水的清洁。喂食后,要及时把多余的食物(死鱼虫或牛肉屑)用吸管移走,以免水混或发臭。若发现水混浊,应立即部分或全部换水。另外,如果培养缸内有大量藻类繁殖时,也会影响水螅正常生活,应及时除去水藻,清洁培养缸后再换水培养。
日常管理: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繁殖:
水螅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孵化。将成年的雄性和雌性水螅放在一起,雄性的触手会向雌性伸出,雌性会接受雄性的触手并产卵。也可以将收集到的水螅蛋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等待孵化出幼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人工养殖水螅,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