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散养鸡场应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地方,如果园、茶园或竹木林地等。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鸡的健康成长,同时鸡可以采食园内的虫草和给作物补充有机肥。
鸡舍建设
鸡舍应建在交通便利、光照充足、背风且排灌正常的地方,并配备育雏室、产蛋箱等基础设施。鸡舍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性能,控制温度变化,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
饲料选择
散养鸡的饲料以自然食物为主,如嫩草、野菜、昆虫、草籽等,同时补充一些精料、青绿饲料和鲜活饲料。精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小麦、米糠或麸皮等,青绿饲料包括农作物副产品和牧草,鲜活饲料包括昆虫等。
放养训练
初次放养的鸡群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通过吹哨引导、补饲等方式,使鸡群建立“吹哨一采食”的条件反射。放养密度应根据植被条件和管理方式调整,一般林地放养密度在50-200只/亩。
疾病防治
散养鸡容易生病,因此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及时隔离病鸡,防止疾病传播。同时,按照肉鸡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如马立克氏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等。
驱虫管理
一般放养20-30天后,需要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二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使用驱虫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药物。
饲养管理
在育雏期,温度需控制在35度左右,每隔三天降低一度,直到一个月左右温度稳定在25度左右。青年鸡每天需投喂三次左右,3个月之后可减少一次。产蛋期要提供充足的水槽和料槽,勤换水,并严格防疫消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散养鸡的产蛋率,提升养殖效益,并且保证鸡群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