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蟹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应保持在0.6—1.5米之间,最浅处10cm。
池中可以建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坡比一般控制在1:1.5以下,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移植水草
水草种类包括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防逃设施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
放苗密度
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成活率。
放苗密度一般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投喂管理
饲料投喂以优质颗粒饲料或小杂鱼为主,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促进蜕壳产品胆汁酸和维生素C等。
蜕壳高峰期应保持池塘环境相对安静,适度减少饲料投喂量。
蜕壳集中期应避免用药和施肥。
控制池塘青苔
使用生物肥料,适当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cm。
青苔萌发初期可在青苔藻体聚集处泼洒生石灰,用量为0.15kg/m²,连续泼洒3次,每次间隔3天。
通过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浓度,抑制青苔的生长。
养殖过程中应及时采用换水、生物制剂调水、底改的方法,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防止因青苔死亡腐烂,对底质造成污染。
适时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优质的动物饲料,又是池塘的“清洁工”,具有净化底层水体水质的作用。
螺蛳分两次投放效果比较好,第一次投放时间应在清明前后,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²,7月中旬第二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²。
科学种植水草
种植水草不仅可以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饲料,而且能调节池塘水温,净化水质,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场所。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黑蟹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确保黑蟹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