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在泥里怎么养殖

鲶鱼在泥里的养殖方法如下: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15亩为宜,池深2米,水深1.5米,池塘底泥保持在10厘米左右。

鱼苗放养

鱼苗放养规格为体长5厘米以上,放养密度为500尾。

饲料投喂

饲料主要有两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饲料在投喂前需要进行粉碎加工。

摄食驯化

在养殖早期应采取摄食驯化的方法,先驯化鲶鱼在池塘四边摄食,然后改为在池塘三边摄食,随后逐渐驯化为在池塘一边摄食,最后固定在某一点投喂。

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仔细观察鲶鱼摄食、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鲶鱼食性凶猛,同类间彼此残食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定期分级饲养,以减少个体间由于规格相差悬殊而出现的残食现象。

疾病防治

在高温季节鲶鱼会出现肠炎病症,可以用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进行治疗,剂连用7天,即可治愈。

池塘选择

应选池底淤泥少,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塘基坚固不漏水,无农药污染的池养殖,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2~1.5米左右,PH值为7.5~8。放养鱼种前10天亩用200~300公斤粪肥作基肥,为革胡子鲶鱼培育适口的天然饲料。

合理放养

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

合理投喂饵料

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下池头一个月以喂精饲料为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适当高一些,每日分上、下午晚上三次投喂,投喂量以鱼体总重的8~10%,让鱼都能吃饱吃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在泥里养殖鲶鱼,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