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蚯蚓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
蚯蚓的饲料来源广泛,包括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这些饲料需要经过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酵前,畜禽粪便要经过洒水、捣碎,农作物秸杆和稻草需切成适当长度并浇水拌均匀,然后堆制。堆料要求松散,含水量在50-60%之间,堆积高度约1米。
饲料堆积后需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温保湿。经过3-4天的堆制,温度可上升至50-60℃,半个月左右翻堆一次,并添加水分,反复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设施
可以选择平地堆肥养殖,室内或室外均可进行。养殖床宽度为80-100厘米,长度2-3米,饲料水分控制在60-70%之间。
另外,也可以采用立体养殖法,通过搭架、建槽或利用木箱、缸、篓、盆等进行养殖。每层间隔40厘米,饲料配方可以包括动物粪便、水果蔬菜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比例大约为七成左右。
温度和湿度控制
蚯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30℃,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则需降温。湿度应保持在60%-70%,以保持土壤或饲料的湿润度。
投放种苗和管理
将发酵调制好的蚓床物料平铺于养殖池,厚度15-20厘米,种苗铺于其上,数量约为3000-5000条/平米,选择适合的品种如太平2号、北星2号。
建议每周观察一次,15-20天追加物料一次,每40天可扩大养殖面积1倍,一年可养7-9茬。
采收方法
当蚯蚓长到商品规格后,即可进行捕捉。采收时,大的蚯蚓先捕捉,小的继续留在养殖池中继续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金蚯蚓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饲料的适当发酵和温湿度的控制是关键,同时定期观察和管理,确保蚯蚓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