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牛蛙的养殖方法有以下几种:

洞穴越冬

在蛙池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处挖若干个直径15cm、深1m的洞穴,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潜水越冬

蛙池要保持水深1~1.2m,不要让水面结冰,池底要留有淤泥6~9cm厚,以便牛蛙潜水蛰伏淤泥越冬。在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里,要进行水面破冰,防止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凝固。

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高约70cm,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40cm左右,用木竹搭架,铺上草帘(重复叠盖),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

室内越冬

在室内向阳方向用砖砌一个高50cm左右的池子,在池内铺上松土30cm左右,再在池内放一个水盆,盆缘与泥土等高,使土壤长期保持一定湿度,池口加盖薄膜封包,还可以在池内悬一盏40W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安全越冬。

注意事项:

保持栖息环境湿润

因牛蛙皮肤裸露,通透性大,冬天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所以在气候干燥的冬季,应经常往蛙栖息处洒水,以保持蛙类越冬栖息处及蛙的皮肤湿润,确保蛙正常呼吸。

不要惊扰眠蛙

要保持蛙越冬场所安静,不要随意搬动已进入冬眠状态的牛蛙,使其新陈代谢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预防天气骤变

冬末春初天气多变,当气温回升时,蛙会出来活动觅食;当突遇寒潮气温骤降时,蛙即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如有些小蛙自己不会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可把这些蛙捉回原处,以免冻伤。

蝌蚪的护理

为使蝌蚪安全越冬,可把蝌蚪池的水位加深至0.3米左右,并在水面增大水浮莲或其它水生植物的投入量,一般以覆盖住水面的2/3为度,以维持水温略高。如气温降到0℃以下,则应把蝌蚪池池水加深到1.1米,这样即使水面结冰,水池深层的水温也可保持在4℃左右,蝌蚪即可安全越冬。

投喂高能量饲料

冬季中午如遇阳光,天气回暖,蛙便可爬出越冬场所觅食。可在原来蛙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油脂,使蛙饲料所含的能量增高,喂给此种高能量饲料可增强蛙的御寒能力。

越冬前要保膘

在冬眠到来前应抓紧促膘,每天应投足营养价值高且较全面的饲料,有条件的可增喂一些蝇蛆、泥鳅等,保证牛蛙吃饱吃好,以便蓄积冬眠所需的养料,减少死亡。

提供合适的越冬场所

蛙类喜欢在避光、避风、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越冬。洞穴越冬应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开掘洞穴,洞穴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洞穴的直径达1.5厘米、深度超过1米,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洞穴应保持湿润,还要避免被池水淹没,还应设置防风屏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设塑料日光温室,越冬成功率更高。

温度调控

牛蛙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20 - 30℃。夏季高温时,可通过搭建遮阳网、加深池水等方式降温;冬季寒冷时,对于需要越冬的牛蛙,可在蛙池上覆盖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稻草等,或者将牛蛙转移至温室大棚内越冬,确保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低温冻伤或高温中暑导致牛蛙大量死亡。

通过以上方法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牛蛙安全越冬,减少因环境不适或管理不当导致的死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