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蛙塘怎么建

蛙塘养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场地选择、蛙池建设、种蛙放养、繁殖孵化、蝌蚪培育、饲养技术以及水质管理。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1. 蛙池建设

选址

选择远离村庄500米以上,坐北向南,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建设蛙场。

蛙池建造

蛙池可规划成100平方米的大池,分成30平方米的小池,池子宜采用长方形,便于操作。池边用40目的尼龙网做围栏,网边至少要高出池底1.2米,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进行固定;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阳。

2. 种蛙放养

挑选身体强壮、无伤残、无疾病的种蛙,一般可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 繁殖与孵化

交配与产卵

将公母蛙从越冬池移入并按1∶1或1∶2的比例配对,移出后先用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然后移入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米,水温稳定在20℃以上。牛蛙进入产卵池后60小时内抱对产卵,一般抱对2小时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长为10~20分钟。

孵化

产卵20~30分钟后卵块吸水膨胀,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水面上看到全部变黑色时即为最佳采卵期。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

4. 蝌蚪培育

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饲料优质多样化,定期更换新鲜水源,保持水质清新。

5. 饲养技术

饲料与施肥

选择有机肥料如发酵后的粪肥,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水中藻类生长。在蝌蚪池中适量加入发酵后的粪肥,同时可投放多效肥水先锋等营养物质。施肥时机在牛蛙苗种放养前10-15天,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肥瘦、天气变化和牛蛙生长阶段适时追肥。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无毒、含氧高,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强氯精等对蛙塘进行特种消毒,入池前一个小时泼洒VC抗应剂,预防蝌蚪下池产生应激反应。定期内服+外服乳酸菌,调肠道诱食,调pH调节水准。

6. 防逃与遮阳

在蛙池四周种上瓜豆,使植物蔓牵到棚架上,防烈日直射。使用遮荫网防晒,用草搭盖遮荫。蛙池要用土石灰、强氯精等消毒,同时在旱垄上种植黑麦草、水花生等,给蛙类营造阴凉安静的栖息场所。

7.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发现病情及时处理。例如,每十天时间杀虫一次,预防寄生虫病。定期消毒蛙池,杀灭池内有害病菌、寄生虫和敌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蛙塘养殖,提高养殖成功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