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捉回来怎么养殖

养殖水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并设防逃沟。

投种放养

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专门的厂家购买。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早春放养,十月份即可长成并加工出售。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投饵管理

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人工饵养以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投饵后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水质调节

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在人工养殖密度高的情况下,保持水质清洁十分重要。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水温宜保持在15~30℃之间。7-8月气温较高时,要注意适当的换水降温。

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以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或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场地选择

挑选一个场地,将其改造成饲养池,并在周围装上隔离网。养殖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池塘最多投放8万多条水蛭。

喂养

水蛭为杂食性动物,喂养时可以投放螺类、贝壳、猪血等。保持水温在15-30℃之间,并定期换水。

环境控制

水蛭喜温暖环境,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平时需控制好周围环境温度,防止阳光直射,并适当增加氧气。

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免交配期的死亡。每年的7-9月是高温期,要做好水质的消毒工作,避免细菌感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蛭的养殖。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情况,及时调整养殖方法,确保水蛭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