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养殖羊肉菌种,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材料准备
羊肚菌菌种:选择优质的羊肚菌菌种,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培养基质:常用的培养基质有木屑、麦秆、稻草等,要选择无污染的原材料。
培养容器:可以使用塑料袋、塑料瓶等作为培养容器。
高温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基质,确保无菌环境。
菌种培养
将羊肚菌菌种放入无菌培养基质中,进行培养。菌种与基质的比例为1:10。
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温度控制在100℃,时间约为2小时。
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容器密封,放置在无菌环境中保持恒温,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80-90%。
大约3-4周后,菌种开始长出白色菌丝,表示菌种培养成功。
培养基质的制备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质,如木屑。将木屑清洗干净,晾晒至水分含量适中。
将木屑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温度控制在100℃,时间约为1小时。
灭菌结束后,将木屑倒出,装入培养容器中。每个容器装填约2/3的木屑。
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得木屑的含水率控制在60-70%左右。
将培养容器密封,放置在无菌环境中。
菌种接种与培养
将培养成功的菌种取出,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菌块。
将菌块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每个容器撒菌块的数量约为10个左右。
将培养容器再次密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无菌环境中。
每天进行观察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气流。
养护与管理
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控制在80-90%。
定期通风,保持良好的气流环境,防止菌腔内积水。
定期检查容器内的湿度,根据需要适当喷水保湿。
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进行栽培。
室内脱袋栽培:在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厘米,表面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室外脱袋栽培: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米,深15-20厘米。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家中成功养殖羊肉菌种。在整个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关键。定期检查菌种和培养基质的状况,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有助于提高养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