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养殖大棚充分利用阳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改进大棚结构
建材选择:使用8号镀锌铁丝绷紧棚面,节省建材的同时减少遮光。棚膜建议使用无滴膜,普通膜则以聚乙烯膜为好。对建材和墙进行涂白处理,能增加反射光和延长使用年限;适当增加大棚高度,也能改善棚内光照条件。
大棚方位和棚面角度:根据大棚使用时间、生产目的和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进行调节。春秋两季栽培为主的塑料大棚,棚面角可小些(15°左右),棚面放平,使透射进来的光线距离相等,分布均匀;冬季要求棚面角度大些(25°左右),棚面起拱,以利采光。
棚宽和后坡宽:冬季生产,棚宽6-6.5米、后坡水平距离0.8-1米,以利采光和保温;春秋生产,棚宽8-9米,后坡水平距离0.5-0.7米或去掉后坡。
保持棚膜洁净
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要经常清扫、冲洗棚面的尘埃、污物,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据观测,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28%。
合理揭盖草帘
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适当提早揭去保温用的草帘和延迟盖帘,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采光量。一般太阳出来后0.5~1小时揭帘,太阳落山前半小时再盖帘。特别是在时雨时停的阴雨天里,也要适当揭帘,以充分利用太阳的散射光。
设置反光幕
将宽2米、长3米的镀铝膜反光幕,挂在大棚内北侧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温提高3℃~4℃。此外,在地面铺设银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间的光照强度。
选用无滴薄膜
无滴薄膜在生产的配方中加入了几种表现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和力大大减弱,水滴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无水滴产生。选用无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棚温。
加强栽培管理
在大棚内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时,应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象。同一种作物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减少株间遮光。同时以南北向做畦定植为好,使之尽量接受阳光。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养殖大棚的光照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