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河道怎么养

河蟹养殖河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河道选择

选择水质好、上游无污染、河道落差不大、有稳定水流量、支流较多及两岸稻田较多的河流。

主河道应有稳定流量,水面最窄处达30米,最宽不超过100米,放养河段长达15km~20km为最佳。

支流及两岸稻田较多的河流可以为河蟹提供更宽阔的活动空间和饵料来源,同时有利于河蟹避开洪水影响,提高成活率。

苗种投放

有两种投放方式:

年底直接投放规格为150只/kg~200只/kg的扣蟹苗,经过近一年的饲养,至次年年底进行捕获。这种放养方法时间短,投苗成活率高,生产有保障,见效快,但成本高。

每年5月份~6月份,直接投放大眼幼体或豆蟹苗,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放养,次年年底进行捕捞。这种放养方法相对苗种价格低,投资少,但成活率较低,可能因运输时气温等原因导致全军覆没。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体各项指标符合河蟹的生长需求。

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和清洁度,避免污染物的积累。

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有毒物质,提高溶氧,稳定水环境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

防逃措施

使用竹桩把钙塑板固定在堤埂上,防止河蟹外逃。钙塑板高90厘米,埋入土内25厘米,并用土把局部嵌实。

饲料管理

投喂天然动物饵料、植物饵料和人工投饵,前期以天然饵料和小杂鱼为主,后期以精饲料为主。

饲料投喂量要适中,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恶化。

捕捞

用抽水干塘捕捉,也可在晚上用灯光照捕。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选择合适的河道进行河蟹养殖,并确保河蟹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