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的养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肥水
前期肥水:放苗前,向养殖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并进行肥水,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达到50~200mg/L,透明度在25-40cm之间。
后期调水:肥水后,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稳定,避免过度投饵,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和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
水质管理
水质要素监测: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定期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消毒、清除污染物,以保持水质稳定和健康。定期监测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饲料管理
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饲料投喂量: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使用有益生物
添加藻种:使用藻种可以提高水体的生产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水质。需要根据水体的营养状况、水质和水温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藻种。
微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以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他管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肥料:常用的肥料有复合肥、化肥、生物肥等。选择合适的肥料是肥水成功的关键,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质恶化。
定期消毒:使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确保水体清洁。
保持水位: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酌情换水。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水,为对虾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