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竹柏的养殖方法如下:
整地
选择低山或丘陵的阴坡和半阴坡,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整地栽植。
坡度20°以下的地块采用全垦挖穴整地,20°以上的坡地采用带状挖穴整地。
穴距1.5-2.0米,穴规格一般为50厘米×50厘米×50厘米。
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然后结合回土工作施放基肥,每穴施复合肥0.5kg。
回土时先将表土回填,并与肥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回填心土,至与穴面持平即可。
回土时注意打碎土块和清理草根、石块等杂物。
栽植
早春在苗木萌芽前起苗栽植,做到苗根舒展、苗身端正、栽植深度适度、根土密接。
用松土培蔸,大面积行山地绿化时,可在1、2月未萌芽时,用2年生高约0.5米左右的苗进行裸根栽植。
竹柏不耐修剪,用竹柏造林时最好与等量的阔叶树苗混交栽植。
公园、庭院、风景区可在较阴湿处成片或零星栽植。
光照与温度
竹柏较喜阴,平时可养在散光处,保持柔和的散光照射,促进竹柏生长发育,也能使叶子翠绿、光泽。
竹柏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C至25°C,不耐寒冷和极端高温。
冬季应将竹柏移到室内,并控制室内温度不低于0°C。
浇水与湿度
竹柏喜欢湿润但不积水的环境,夏季高温干旱季节中,每天浇水1-2次。
秋冬季节的气温下降,水分蒸发速度慢,可减少浇水。
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避免过度浇水或水分不足。
施肥
竹柏对土壤养分要求较高,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来提供养分。
在每年的4-6月份为生长旺盛期,此时可每隔15-20天施次稀薄的肥,可用复合肥,也可以使用有机肥。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竹柏的叶片和枝干,如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修剪与塑形
竹柏在冬季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这时可以对瘦弱、病虫害或枯死的枝条进行修剪。
修剪不仅可以使竹柏更加美观,还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修剪可以促进分枝和新梢的生长,使竹柏更加繁茂和美观。
换盆与繁殖
生长比较大时要及时换盆,施足底肥,移栽后浇透水。
繁殖可以用播种或扦插法进行,一般偏好用大苗移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户外竹柏,使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