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水杉的方法如下:
选择土壤
水杉适合生长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透气性较好的土壤中。
使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疏松的腐殖土作为基土,栽种后每隔两月疏松一次土壤,保持土壤疏松性良好。
进行修剪
水杉枝叶繁茂会影响通风性,需定期修剪,去除生长不良、无法正常生长的枝叶,以及过密的枝叶,保持环境空气流通。
均衡营养
水杉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较大,每隔一月提供一次肥料,可使用腐熟的农家肥、绿肥或饼肥,以及微量元素丰富的氮磷钾复合肥。注意施肥量,避免肥害。
补充光照
水杉喜光,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健康生长,叶片浓绿清翠。可放置在室外接受阳光照射,冬季则移至室内有散射光的地方。
水分供应
水杉幼苗不耐旱,日常灌溉必不可少。同时,水杉具有一定的耐涝性,但雨季降水过多时需及时排水。生长期需经常施用薄肥,每年除草两次,注意春夏病虫害防治。
种植密度与株行距
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一般采用2×3米的株行距,每亩种植110棵。单独种植时,株距可为2米。造林苗木最好是2年生移植苗,苗高1~1.5米,地径2~3厘米。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春季土温达到12℃以上时播种,每亩播种量为0.75~1.5千克。播种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覆草不宜过厚。
扦插繁殖:春季使用健壮的发育硬枝扦插一年生成熟枝,插穗长10~14厘米,每亩扦插2~3万株。夏季插带叶嫩枝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初秋半成熟枝的尖端扦插,次年春季移植。
选购与栽种季节
选购景观水杉苗时,应选择生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病虫害少的苗子。适宜的栽种季节为春季和秋季,避开高温季节。
科学准备栽种土壤
改良土壤,施入有机肥、磷、钾等元素,进行翻耕、平整。控制土壤酸碱度在pH值为6.0-7.5之间,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管理
定期追施肥料,注意薄肥勤施。及时修剪病枝、枯枝和过长的枝条。保持适当的水分供应,避免积水现象。注意病虫害防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杉的人工栽培,使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