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河蟹怎么养殖的

南方河蟹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塘整塘

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无污染的池塘,面积以10亩为宜,池塘为长方形平底池,东西向排列。

对改造后的池塘,建立养殖环境防护,防止青蛙等敌害生物爬入池内。使用上层土工布加下层塑料膜平铺塘口四周斜坡,防止仔蟹逃走。进出水口应用80目密网封好扎牢,条件允许可在养殖池外围设大理石防逃板。

苗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缝。曝晒一周后,注水30厘米浸泡3-5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清塘,也可用漂白粉(20-30千克/亩)清塘,杀灭池内敌害生物。

水花生种植与管理

水花生是蟹种重要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和改良底质的作用。每年4月初,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在池塘底部拉线撒播水花生茎,行宽2-4米,留通风巷,形成长条形种植区。

扣蟹培育

提高幼蟹的成活率,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消失后,用80目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2米。

定期检查养殖池的水质,加强对种苗的健康管理,合理使用防疫药物,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改水措施,保持水体清洁卫生,防止有害藻类带入塘口,防止死螺污染塘水,防止污染水入塘,防止饲料污染水质,防止蟹种带伤带病入塘。

饲料管理

河蟹的饲料主要包括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等。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种类和供应量能够满足河蟹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效益。投喂的饵料种类应多样化,包括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同时注意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过度投喂引起水质恶化。

疾病防控

河蟹容易受到一些寄生虫和细菌的侵害,因此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养殖池的水质,加强对种苗的健康管理,合理使用防疫药物,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改水措施,保持水体清洁卫生,防止有害藻类带入塘口,防止死螺污染塘水,防止污染水入塘,防止饲料污染水质,防止蟹种带伤带病入塘。

温度控制

河蟹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15°C到28°C之间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温,特别是在蜕壳期间,要保持水体温度适宜,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蜕壳。

适时投放螺蛳

螺蛳既是河蟹优质的动物饲料,又是池塘的“清洁工”,具有净化底层水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