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鲤鱼是一种综合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通过结合水产养殖和稻田农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水、土、光、肥等资源,实现多效益、高效益、无污染的目的。以下是稻田养鲤鱼的具体技术要点:
蓄水与田埂加固
在春季插田前先蓄好水,在水田四周沿田埂挖深、宽各30~40厘米的边沟,把泥土铲上田埂上,加高加固田埂,以防鲤鱼逃跑。
同时在稻田里纵横挖深、宽各30~40厘米的十字型对称深沟,与边沟相连,以便鲤鱼在十字深沟和边沟里活动。
种稻与施肥
在稻田里蓄满水后,即可在稻田里种水稻,除边沟和十字深沟不插秧苗外,其它地方全部插上秧苗。
插秧苗前先犁耙田泥,使田泥疏松,并每亩水田撒施15~2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以肥田肥泥肥水,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能增加水生动物,有利于鲤鱼生长。
放鱼与消毒
插下秧苗后7~10天左右,秧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即可投放鲤鱼,一般每亩稻田投放重100克左右的鲤鱼250~300尾即可。
在投放时先让鲤鱼在25~30倍大蒜浸出液中畅游3~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再投放到边沟中。
防逃措施
放养鲤鱼后,要注意防止鲤鱼逃跑,除注意加高加固田埂,防止大雨天田水越过田埂或田埂漰溃外,还要建好排水口,装上防逃网,以便大雨过后能够及时排除过多的田水。
饲料与喂养
鲤鱼是杂食性的,可以食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等,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用鱼销售。
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添加鱼饲料,鲤鱼可以在水稻田、水栽盆中获取良好的食物滋养,饮食上可以注重稻草、水weed等浮游生物与多种浮游动物。
水质与鱼病管理
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和鱼类的生长情况,确保鱼类健康和产量。
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收获与捕捉
在水稻成熟收获时即可捕捉鲤鱼,先放干田水,让鲤鱼全部进入边沟和十字深沟内,再进行人工捕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稻田养鲤鱼的生态循环养殖,提高水稻产量和鲤鱼存活率,同时保护稻田生态环境。